跳到主要內容區

校友服務中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white

100學年度名譽教育學博士-林將泉先生

ImgDesc

100學年度名譽教育學博士

林將泉先生

 

  兼具地方文化推手與台灣玻璃產業文化傳承,林將泉先生秉持著對文化的執著,無私無怨地奉獻,披星載月地奔波,憑著一股執著傻勁,打造南投生態園區,保育台灣白海豚,並完成全球第一座玻璃廟。

  林將泉先生彰化縣鹿港人,於民國18年(西元1929年)出生,現為台明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林董事長具備台灣光復後企業家的創業精神,他說只要肯吃苦耐勞、磨練自己的實力、認真打拼、正正當當的經營沒有不成功的,林董事長不僅言教子孫,也身體力行。

  台明將於民國93年榮獲《第七屆小巨人獎》及《彰化縣傑出企業獎》、2005年榮獲《台灣省特優商號》,是近年來台灣中部地區玻璃加工產業群聚的領導廠商,不僅提供玻璃群聚之成員在資金、人力、設備、空間、土地、玻璃材料等資源協助,並在95年設置「台灣玻璃館」,建構玻璃產業文化與在地產業的連結,使台灣玻璃館同時具有藝術展示與消費通路的生活玻璃館;除此之外,由台明將成立的財團法人將林教育基金會負責管理的台灣童謠館、思源生態園區、君臨生態園區、忘塵生態園區與無憂山莊,則是台明將對台灣生態保育與教育的社會倫理與貢獻。

一、傳承玻璃產業文化

  林將泉先生貢獻其一生於玻璃產業及地方文化發展,林董事長在十幾歲時,就拜師學藝學習玻璃加工技術,18歲那年與父母在鹿港成立「信利行」經營家庭式玻璃製鏡行,從事小面積的鏡面生產及加工,化粧鏡、室內穿衣鏡是其主要產品,林董事長回顧當時的環境,正處於經濟條件不佳、鏡面原料不甚充足、技術不是很發達的年代,但是他非常的認真打拼、也肯吃苦耐勞,經常坐火車從南到北四處奔波談生意,加上當時生產鏡子的原料禁止進口,所以他只好每個星期到台中的營造廠購買建築廢棄物來做為原料,由於當時交通不發達,經常扛著數十公斤的原料,走了好長的一段路才能把原料運回店裡,平均每天要工作16小時以上,就更別說是假日了。

  林董事長說當時從事鏡面加工生意的人並不多,競爭沒那麼激烈,生意很好,加上蔣經國先生於六十年代推動十大建設,同時也開放日本原料進口,台灣工業就在那時快速起飛,原料充足、生產量夠、訂單也多,於是開始購買自動化生產設備,開始從事玻璃加工外銷與經銷事業,當時外銷主要以日本、美國為主。

  林董事長相當具有前瞻性,當他看到新聞報導東京、紐約、上海與香港等世界人口稠密的城市,房地產前景將被看好,於是開始投資土地買賣,很幸運的讓他的獲利得以成為擴充玻璃廠房的資金來源;銀行也因其事業越做越穩定而願意提供更優惠的融資服務,當然,穩健投資與降低風險則是林董事長組織發展的最高準則,也是讓台明將逐步朝向國際化發展的穩固基礎。

  1984年,當機具設備、廠房與土地等條件更為充裕時,正式以「台明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運,林董事長並將其主要經營權移交給第三代林肇睢總經理負責,成功轉型為具備生產與經銷能力的中型企業,並以台明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營運,奠定了台明將從「台灣鏡面玻璃的製造者(TMG, Taiwan Mirror Glass)」轉型為「台灣玻璃產業的領導者(TMG, Taiwan Mirror General)」的基礎。林董事長說台明將這個名字是一位風水師幫他取的,這位風水師是與他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配合董事長姓名和企業發展所命名的,台明將隱含有台灣明日之星的意義,也蘊含有子承父業及立足產業的深意,因此,以TMG為企業標章的圖案中,有三塊代表品質、服務與創新的玻璃層層往上堆疊,這三塊玻璃也傳達出台明將企圖立足國際市場與守護台灣土地的決心。

  接下來十多年的時間,台明將以旺盛的企圖心成為傢俱玻璃、建築玻璃與衛浴玻璃的生產供應廠商,先與十家玻璃傢俱業者組成「台灣玻璃傢俱夢幻團隊(TGF, Taiwan Glass Furniture)」,並在 1998年,帶領彰濱工業區的台灣玻璃團隊攻入國際市場,接下世界最大傢俱通路商瑞典宜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IKEA)的第一筆100萬美金訂單;第二年又擊敗瑞典最大玻璃製造業者,二度爭取到IKEA的訂單;十多年來,IKEA高達80%的玻璃製品均是由台灣玻璃團隊所製造生產的,台明將公司在林將泉先生帶領下將玻璃相關產品從配角轉為主角,首創明亮又具現代感的玻璃家具,林將泉先生本著海納百川的精神,結盟玻璃同業上下游,組成台灣玻璃團隊,以產業群聚之效應執行聚焦行銷。並推動玻璃產業群,以分享凝聚共識,集結了66個單位參與台灣玻璃團隊(Team Taiwan Glass),打造台灣品牌-台灣玻璃家具(Taiwan Glass Furniture),讓玻璃產業能根留台灣。

  雖然,已將經營權交給第三代林肇睢總經理全權負責,但是在台明將的廠房與台灣玻璃館內還是可以時常的看到林董事長的身影,他不是不放心,而是六十多年來的習慣,這多年累積的經驗,讓他只要瞄上一眼就知道庫存量的多寡,在巡廠過程中若看到業務或採購上有問題,也會直接詢問員工,充分掌握公司的經營現況。

  林董事長對台灣玻璃產業發展瞭若指掌,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林董事長看到許多企業的起起落落,記取別家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而倒閉的經驗,一再告誡自己一定要穩健踏實的經營,所以,他每次在投資前一定會慎選合作對象,也一定會很小心謹慎的評估,對於風險太高或不穩定的事業將會予以排除,以免影響本業運作及企業的信用度。

  面對現今越來越艱困的經營環境,林董事長也很憂心,他說以前只要努力一定會有回收,但是現在的時局不同了,大陸玻璃業者開始以降低成本方式搶攻國際市場,有時連自己的成本利潤也都無法達到,造成經營困難,因此,提升品質、讓顧客滿意成為台灣玻璃團隊的重要課題,包括找出穩定產品品質與創新研發新產品來吸引顧客等,林董事長仍對台灣玻璃產業保有前瞻性的願景與理想,期待大家一起攜手共同努力。

二、耕耘地方文化

  林董事長相當熱心社會公益與服務,曾擔任台灣省玻璃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及彰化縣玻璃同業公會的理事長、鹿港扶輪社社長、及相關商業工業團體的理事、顧問等,為促進玻璃產業發展而貢獻一己之力;林董事長也相當活躍於地方活動與教育服務的工作,包括擔任地方廟宇委員會、後備憲兵、義消、國民中小學等組織的顧問,為地方事務奔走,同時也為地方教育努力,當921大地震與88水災發生後,台明將義不容辭慷慨解囊捐助地方及災區居民必要的資源與協助,展現大愛的精神。

  林董事長對地方文化與教育投注當大的心力,不但協助政府修建鹿港八景之一的「楊橋公園」,打造鹿港優質新文化,每年亦舉辦許多饒富創意的民俗活動,讓人們感受節慶的歡樂和豐足氣氛,如與彰化二林監獄合作火龍祭、環保燈籠展,尤其2004年的「鹿港世紀龍燈」締造383.4公尺金氏世界紀錄,更是將台灣、鹿港之名行銷世界。2012年完成全球第一座玻璃廟—玻璃護聖宮,以最精湛的玻璃技術與工法展現台灣玻璃史。

  董事長從事藝術與人文之教育推展、積極建立環境教育之學習,成立「將林教育基金會」投身於環境公益志業,以綠建築概念及生態工法進行土地復建及山林生態的保育,提供給文學創作者、藝術家等一個創作靈修場所,也定期邀請弱勢族群家庭(如單親、外籍配偶及低收入)的孩子到生態園區活動,透過生態教育來啟發及引導孩子們的生命意義與人生價值,使這群孩子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懷面,「我們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了解自己生長的環境與文化,這樣才會真心的守護這塊土地、疼愛這塊土地,並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林總經理在林董事長的言教身教中感悟到對自己生長土地的情感。

  台明將正在林董事長的帶領下,為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們創造更多生活上的驚喜與幸福!

 

瀏覽數: